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

“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

2012年07月13日 08:33:45 来源:乾安县道字乡中学 访问量:236
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电教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初中:
现把省市关于初中思品等八个学科的2012国培计划新课标远程培训的相关要求转发给你们,望各校按要求落实。
几点要求:
1、各校要有负责继续教育的领导负责此项工作,要认真阅读省教育厅35号文件和市继教办的说明,领会精神实质。
2、此次注册的仅限于初中思品、物理、化学、生物、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8个学科的教师,其他学科教师暂不注册,等候通知。
3、各校要帮助和督促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网址上注册,只有注册成功,方能在网上学习。
附:1、市继教办《2012年国培(电教馆)新课标注意事项》。
2、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电教馆)实施方案》的通知。
    3、注册教师名单
乾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2年7月12日
 
2012年国培(电教馆)新课标注意事项
县(区)进修学校、市直各学校:
请仔细研读省教育厅(2012)35号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完成三个阶段的培训学习。(准备、实施和总结)
1.按时、高质完成学员注册。
(1)注册网址:****
(2)注册时间:2012年7月16~20日。
注:⑴*是必填项目。
    ⑵姓名一栏填写必须真实准确,如:姚明。
    ⑶电话、身份证填写要准确、无误。
    ⑷区域一栏填写需准确、无误。如: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
    ⑸学校一栏填写需全称,如:宁江区第一中学。
    ⑹登录名(用户名)和密码一定要牢记,这是今后培训学习的钥匙。
2.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员的学习、考核、评选工作直接和本学科的辅导教师联系。(电话、QQ群、邮箱等。)
3.建议各进修学校在放暑假前把相关材料(特别是省教育厅‘2012’35号文件)下发到具体学校,要求学校通知到具体的培训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展开学习。
 
                             
 
 
                             市级管理员 胡春波(138****0839)
 
松原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吉林省教育厅(通知)
 
吉教师字〔201235           
 
 

 

关于印发《“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电教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
     现将《“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电教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落实。
 
二〇一二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国培计划    远程    新课标 实施方案    通知
吉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2年7月5印发


 “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标”
远程培训项目(电教馆)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3号)的精神,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吉教联字〔2012〕41号)要求,现就做好中央电教馆承担的“国培计划(2012)”——吉林省农村初中教师“新课标”远程培训项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采取网络远程培训方式,围绕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吉林省农村初中思品等8个学科的7700名学科骨干教师开展80学时的专项培训(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30学时),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以及新课标培训能力,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培训对象、学科及时间
1.培训对象:吉林省7700名农村初中学科骨干教师,98名项目管理人员及辅导教师。
2.培训学科:初中思品、物理、化学、生物、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8个学科。
3.培训时间:2012年7月13日~9月1
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时间:2012年7月13日~7月16日
学科教师远程培训时间:2012年7月20日~9月1日
三、培训内容与学习方式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修订后的学科课程标准结构与内容解读,新课标案例分析,新课程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等。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培训内容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进行设计与开发,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若干专题,每个专题包括专家授课、教学案例、拓展阅读、交流研讨、辅导答疑、作业等学习活动类型。
1.领会课程标准。
紧密结合2011年新修订课程标准,展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多维目标、教学要求。
2.把握学科领域/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给出了学科教学的主要领域或主题。本次培训要求各学科必须要覆盖所培训学科的所有知识领域/主题,保证本次培训的系统性,同时也保证教师全面理解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学科要求,帮助教师学习运用讲授以外的其它教学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对备课、上课、教学观察与评价等环节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典型案例分析与重构
综合以上三部分学习内容,精选东中西部地区各学科教学案例,进行专家点评、同伴合作研讨、在线互动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5.历年专家答疑集锦
研读资源,汇集近4年培训专家与全国教师互动答疑的优质资源,帮助学员对专题内容深入反思与拓展。
根据本内容框架设计,各学科教学计划于培训启动前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网站(www.51eLearning.****)上发布。
(二)学习方式。学员学习的方式采取线上学习交流与线下研修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
1.学习方式: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在线学习的形式,参训教师在项目网站(www.51eLearning.****)注册、选择学习班级、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2.组班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由省上直接建班,按学科分班,采取以地市为单位组班,每班100名学员,每班设辅导教师1名(具体分班情况见附件3)。
3.辅导方式:采取在线自主交流与专家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值班,在线解答、汇总学员问题;班级辅导教师通过有效ICT技术组织本班学员在线学习与研讨,批阅学员作业,编发班级简报,为学员学习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培训专家有效运用视频、语音等技术手段定期开展集中辅导答疑,通过高端教学引领,提升培训实效。
四、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
1.过程考评
通过考核学员出勤情况、参加学习讨论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由系统自动生成学员考核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成果考核
完成一份对自己过去教学设计的改进;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以学生研究为基础的学生分析、单元教学流程的安排、课时目标的确定)。
成果考核由各班辅导教师给出最后成绩,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过程考评和成果考核两项均为合格者为总成绩合格,若其中一项不合格,总成绩即为不合格。
3.评优表彰
为了调动教师远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开展评优表彰活动。在学员考核成绩的基础上参考以下各项指标进行评优。
⑴依据学员在学习中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作业文章的数量和质量,由班级辅导教师推荐,分层级评选出市(州)、县(区)的优秀学员和优秀作品。
在交流论坛中,通过学员发帖、回帖的数量和质量、发帖和回帖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以及学员在论坛上活动的频繁度和互动性,共同成为学员在交流论坛中评优的指标。
⑶最后选定的优秀学员和优秀作品在培训总结阶段集中进行表彰。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与启动阶段(2011年7月)
1.培训者培训:
培训时间:2012年7月13~16日。
培训对象:省级管理员、市()管理员、各学科辅导教师。
2.学员注册时间:2012年7月16~20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日~9月30日)
⑴培训学习时段:2012年7月20日~9月1
此阶段为学员正式上网学习时间。学员通过“观看讲课视频(或视频案例分析)→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将专家引领、自主反思和同伴互助几个方面有机地整合在学习过程中。
⑵培训评价考核:2012年7月21日~9月25日
评价考核方式及标准详见第五点(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发放培训结业证书。
⑶优秀作品评选:2012年9月26日30
各市(州)管理人员负责,由各班辅导教师推荐,每个市(州)每个学科评选出优秀作业、文章或简报10篇(每个市、州共计130篇),于9月30日前提交至中央电教馆,汇编成册,报送省教育厅师范处备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0月1~10月12日)
1.培训评优活动
根据评优标准,评选出优秀管理员8名,优秀辅导教师40名,优秀学员300名,各市(州)可自行组织评选市、县级优秀单位和个人。
2.培训工作总结
做好培训总结,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将学员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报教育厅师范处。
六、培训管理和服务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教育厅师范处、吉林省“国培计划”项目办的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下,在各市(州)教师培训行政部门以及培训机构的配合下,共同组织管理此次培训项目。具体分工职责如下:
(一)组织管理
1.培训组织机构及责任
由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央电教馆联合省电教馆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及远程培训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运行、维护、技术开发等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负责本地区教师培训的管理、组织、实施和协调等工作。
2.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学习情况总结、技术培训任务等工作,按照行政级别各市(州)、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管理人员队伍,包含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能做到上下沟通协调。在培训开始前,对各级培训者进行培训,使得相关管理人员提前熟悉培训平台和培训流程,顺利完成各学科学习、辅导答疑的组织和监督任务,并更好地配合完成相应的总结与评优工作,保证培训的有序开展实施。
3.组建辅导教师团队,负责本次培训所有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配合本地管理需要,负责网上班级的组织管理工作,形成上下一体的远程培训体系。辅导教师由培训承担机构从2011年参加远程培训项目的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学员中推荐),详细信息表见附件1、2、3。
(二) 教学教务管理及职责
1.中心管理员(具体名单见附件3)
(1)配置网上培训中心环境,包括创建在线班级,创建辅导教师账号,分配辅导教师到班级;
(2)做好招生管理工作,审核学员注册信息,为学员和辅导教师提供技术保障;
(3)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监督指导。通过平台数据监测功能,实时关注学员注册、学习情况,辅导教师工作情况,定期汇总数据文档,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反映培训动态,保持信息畅通;
(4)根据培训过程需要,发布中心通告;
(5)做好班级学员学习成绩的统计工作,汇总合格学员名单并上报培训主管部门。
2.辅导教师
(1)负责班级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学员了解培训流程;
(2)制定学习进度表,督促学员按时参加学习、组织学员参加培训期间的各项教学活动;
(3)做好学习辅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
(4)征求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向教学团队或管理部门反映,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编制班级简报。
3.市级项目负责人
(1)定期登陆区域视察平台,查看学员学习情况;
(2)接收中心管理员发送的培训监测数据,根据数据反映的情况采取管理决策。
4.专家团队
由中央电教馆聘请各学科国内知名的教学专家,根据学员学习需要和课程计划安排,采用远程专家讲座、在线辅导答疑、适时视频答疑等形式,进行学科教学技能的专业指导和引领。
(三)学习支持与服务
项目网站设立专栏,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培训期间,中央电教馆将接收以下四种方式反馈的培训情况,并组织专家解答问题。
1.网络互动:教师登录项目网站,下载课程资源,参与BBS讨论,与课程主讲教师在线互动。
2.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各班级QQ群和YY语音反馈问题,由辅导教师整理汇总发送到省级QQ群,与专家进行即时互动。
3.电子邮箱:发送邮件到guopeiji****@163.com。注明GP2011-吉林学习问题。
(四)经费保障
本次培训由国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不得向教师收取培训费,项目管理员和辅导教师费用由中央电教馆统一支付。
七、有关要求
1.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有关组织工作,确保本次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2.请各市(州、管委会)认真核实本地各学科参训教师名单,如与上报名单不符,请于7月20日前将调整后的名单报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
3.各市(州、管委会)负责审核考核合格的教师名单,并于培训结束15日内,统一上报中央电教馆,教师于培训结束1个月后,登陆培训网站下载培训合格电子证书。培训学时和成绩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
中央电教馆联系人:朱广艳,杨金勇;电话:010—66490959,传真:010—66490949,E-mail:guopeiji****@163.com
省电教馆联系人:赵方,宋智;联系电话:****,E-mail: f3****@126.com
附件:1.省级管理员信息表
2.市(州)管理员信息表
3.各学科辅导教师信息表
编辑:刘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乾安县道字乡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吉林省乾安县道字乡才字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